餐饮人如何在危机四伏中寻求突围?

餐饮是世界上最难做也是最好做的生意。最难做当然是他的链条很长,需要有各种人才。好做是因为它刚需、高频、强关系。
  
  这次餐饮行业大规模爆发并不是由传统餐饮人所发起的,而是分别是由两队外来人马在两个不同的餐饮领域同时发力而引发的。
  
  根据**数据,2015年全国餐饮收入实现32310亿元,同比增长11.7%,远高于平均水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第三行业占GDP比重已经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总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2015年,餐饮行业之所以能够一改颓态,在寒冬中挺立潮头,是两股无形力量强力驱动的结果。
  
  这两股力量分别是大众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不同于以往的小打小闹,餐饮行业大量的创新和创业终于在2015年酿成质变,猛然突破瓶颈,为行业迎来了一次井喷式的大爆发。
  
  但令人称奇的是,这次行业大规模爆发并不是由传统餐饮人所发起的,而是分别是由两队外来人马在两个不同的餐饮领域同时发力而引发的。
  
  O2O战场
  
  下面,我们来简单看一看2015年餐饮O2O的几件大事吧:
  
  1、美餐完成1.4亿元C轮融资
  
  2、达达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3亿美元D轮融资
  
  3、百度追加百度糯米200亿元投资(三年内)
  
  4、百度外卖完成2.5亿美元战略融资
  
  5、好厨师完成1亿元B轮融资
  
  6、生活半径完成3亿元C轮融资
  
  7、饿了么完成6.3亿美元F轮融资
  
  8、点我吧获亿元级以上C轮融资
  
  9、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新美大年内获投28亿美元
  
  10、黄太吉完成2.5亿元B轮融资
  
  11、美味不用等完成约5亿元C轮融资
  
  12、饿了么获阿里2.5亿美元投资
  
  各股势力针锋相对,在这片战场打得天昏地暗,足以说明这块蛋糕是有多美味
  
  事实也是如此,2014年我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超过1600亿元,占整体餐饮消费的比例为5.8%;到2017年,这一比例有望达到9.0%,外卖市场整体规模也将超过3000亿元。
  
  傻子也知道,3000亿不会是终点。
  
  但有些不明真相的餐馆老板会说:“不管是团购平台还是外卖平台,都能给我们带来生意,这是好事啊。他们抢来抢去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常言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难道BAT都是公益组织吗?打得头破血流就是为了给餐饮行业贡献力量吗?要知道,行业被垄断后,掌控客流入口的平台只会是贪得无厌的吸血鬼!
  
  新兴餐饮品牌的崛起
  
  另一队人马也绝对不能忽视,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创业者。作为行业的革新者,他们有思想、有创意,更有颠覆传统餐饮的宏愿,他们致力于提升餐饮行业的整体逼格。
  
  可以这么说,2015年是众多新兴餐饮品牌异军突起的一年,走到现在,餐饮行业已不再只是大牌的天下了。
  
  这里得强调一点,区别于一些老牌餐饮,这些新兴餐饮品牌的创始人大都不是行内人,他们多数有媒体营销背景,深谙粉丝运营之道。新老餐饮人区别他们懂得如何打造餐饮品牌,如何与食客们互动,如何使用类似众筹的新玩法,如何建立以自身品牌为中心的社群,如何让食客成为该品牌的粉丝。
  
  会员是以利益、以生意为经营主线;粉丝是以情感、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关系为经营主线。
  
  讲到会员,从开业第一天就应该有自己的会员管理系统。尤其是今天基于移动互联网、微信点餐系统已经成本越来越低,一家餐厅没有自己的会员系统简直就是把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顾客随随便便就丢失了。
  
  产品只是入口,顾客才是资产,而且是最重要的资产。
  
  他们似乎是这个时代餐饮行业的天降神兵,强势来袭,将传统餐饮搅得沸沸扬扬。甚至,其中有极个别鹰派大放厥词:“传统餐饮就该被扫地出门!”这话无异于平地惊雷,虽有炒作因素,却引人深思。
  
  那么,在这两队人马的强势夹击之下,千千万万不辞劳苦、起早贪黑的传统餐馆经营者真的会被淘汰吗?
  
  大可不必担心,尽管当前“互联网+”餐饮被炒得火热,但当前“互联网+”餐饮的市场规模仅占整个餐饮市场的不足4%,特别是二三线城市,传统餐饮行业仍是当前餐饮行业的绝对主流。这一现状五至十年内不会被改变。
  
  但是,社会不会倒退,每一个时代的主流都会被时间慢慢边缘化,现在不拥抱改变就意味着将来会被改变所淘汰。所以,传统餐饮的经营者只有投身于巨变之中,才有可能在未来获得一线生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的细分客群是以不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来给人群画像,每一个消费者都带着不同属性的标签。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消费习惯、消费场景、消费心理。
  
  只有透过深度滴洞察,才能发现当下目标用户的不满、不安、不便,才能有的放矢地针对他们的痛点、痒点、爽点做出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体验创新。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