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亿B轮巨额融资下,每日优鲜能否打赢生鲜电商这场仗?

今年4月,亚马逊在华投资的首家生鲜电商“美味七七”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让生鲜电商圈内人士风声鹤唳,人人自危。而4月底,每日优鲜对外宣布获由远翼投资领投,华创资本跟投的2.3亿元B+轮融资,至此,每日优鲜正式完成4.3亿元人民币的B轮系列融资。
  
  据筷玩思维了解,每日优鲜已经在北京实现了单城盈利,但能否实现总体的持续规模化盈利是摆在其面前的严峻考验。
  
  虽然,每日优鲜在美味七七等生鲜电商倒下之时,成功获得巨额融资,但是其发展模式在业内却也颇受争议。
  
  裂变式发展背后,是占得先机?还是靠烧钱换来的流量?
  
  2014年12月,每日优鲜正式上线运营;
  
  2015年5月,每日优鲜日单破万,并在6月峰值达到4万单;
  
  2016年5月,每日优鲜经历了成立以来第三次搬家,公司人数从最初十几个人扩展到200多人。
  
  种种数据看来,无论是公司的业务规模还是团队的扩张速度,每日优鲜都经历了裂变式发展。
  
  在每日优鲜之前,生鲜电商领域已经聚集了很多玩家,之所以每日优鲜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筷玩思维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每日优鲜是占得了一定先机的。一个创业公司的发展速度,离不开操盘手对资源的把控。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和曾斌,曾在联想集团任职十余年,并出任联想佳沃集团高管,二人对于PC、平板的3C产品等供应链熟稔于心。后来徐正担任佳沃全国水果总经理,在田间地头考察产品,进行了两年的农业专业知识学习,在生鲜选品、运营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并积累了大量优质的供应商资源。
  
  其次,移动端和微信等工具发展成熟,为顺应用户习惯,每日优鲜在上线之初就定位为“移动生鲜电商”,用户可以通过每日优鲜的移动客户端来完成下单,这一形式符合大众消费潮流。
  
  另外,整个生鲜电商行业经过两三年发展,关于供应链、运输、运营等环节虽然没有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机制,但是却也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对于每日优鲜来说,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优化整体运营思路。
  
  “每日优鲜通过烧钱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用户。但是靠烧钱获取的流量到底有多大价值,也值得业内思考。”圈内人士称。
  
  据悉,每日优鲜最开始的用户获取,来自于创始团队身边的亲友,并且组建了天使会员群,通过群友的反馈不断改进业务体验。后来通过与一些公司的BD合作,获取新客,以及产品设计上的分享红包、邀请红包等。另外其还组建了一个依据四有内容运营原则进行内容营销的团队,所谓四有就是有情、有货、有钱、有人。
  
  就目前市场现状来说,生鲜电商获客成本非常高,据统计,现在吸引一个新用户成本在100到150元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投入资金将远远高于获得的销售额,由此看来,每年那些生鲜电商的巨额亏损也就不足为怪了。
  
  虽然一些人认为,生鲜是粘性高、重复购买率高的品类,在获取用户阶段的成本投入完全能够通过用户高频次消费赚回来。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请看下面一组数据。
  
  从《2015年中国生鲜电商研究报告》发布的调查数据来看,已形成高频购买习惯的用户并不多,其中一周买一次(或更多)的用户占12.4%,半月买一次的用户占11.1%。目前,偶尔购买的用户占大多数,高达65.8%。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