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年多定位的实践,老乡鸡餐饮营业额从1.5亿飞跃到10亿。束从轩和他的团队是在三年的时间里,经过了“断臂痛、变脸难”的换品牌;也验证了“少即是多”的定位真理;用定位思维成功运作了3次有影响力的公关事件……
一、定位前回顾
每个业务都有其独立的项目;在定位前,老乡鸡的销售收入增长也非常缓慢,从2004年到2011年,增长了不到10倍;定位开始前,从2003年到2011年,开店的速度也只是从2家增长到134家。
二、接触定位
2010年10月,束从轩开始系统学习定位理论。回到安徽后,束总下决心用定位去指导企业经营。2011年,经过近两个月的调研和考察,束总决定作出两大改变:一,把“肥西老母鸡”改为“老乡鸡”;二,把“特色老母鸡快餐”改为“安徽最大连锁快餐”。这一个“更换品牌名”的动作,遭到跟随多年部下的反对。但是,束总依然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更换品牌。
三、实施定位
老乡鸡定位第一步:断臂。束总采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砍掉“家园公司、食品公司、农牧养殖、专卖店”这四个业务形态,只保留一个“快餐公司”。以少胜多,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老乡鸡定位第二部:更换品牌。在变动前期,老乡鸡集团没有透露任何信息,2012年3月2日,上午动手更换,下午便造成了轰动。晚间的18点到21点,迎来了记者不间断的采访。第二天,《江淮晨报》、《合肥晚报》等媒体的头版都对其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大量网友和社会各界也纷纷给予了强烈回应。一百多家门店,在一个月时间里全部更换完毕。
四、定位一年后
改名事件伴随着老乡鸡店面的整体升级,成为了业绩飙升的原因。
品牌更换完之后,消费群体和客单价发生了变化,较之前,年轻人增加,客单价上升到24元以上。一年的时间,业绩从10%增长到了45%;利润从2011年的3000万出头增长到了近7000万,2012年的利润是2011年的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