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000家杰出餐厅杭州有5家 以中餐为绝对主导

法国LA LISTE全球1000家杰出餐厅榜单日前在北京举行了中文版颁布和发奖授牌仪式。LA LISTE是由法国外交部长法比尤斯倡议,法国旅游署主席Faure(福赫尔)主持,法国外交部支持的在全球200多个美食指南的基础上建立的排行榜单。
  
  有69家中国餐厅进入世界1000家最杰出餐厅名单,入围餐厅总数量排名世界第四,其中42家是中国内地餐厅,有6家中国内地餐厅进入了前100名。杭州有湖滨28、味庄、龙井草堂、金沙厅、谢香楼等5家入榜,仅次于北京、上海,据中国内地总数量第三。同时,湖滨28也是在榜单上排名中国内地第三的餐厅。
  
  米其林的评分标准不一定适合中餐
  
  “米其林的评分标准,在中国内地并不适用,那些固定的指数,对于中餐来说,适合的不太多。可以说,米其林一直没有进入中国内地,在日本也不太适应,这是根本原因。”在北京JW万豪的VIP休息室,LA LISTE主创团队负责人、联合创始委员约克·泽普里克(Jorg Zipprick)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比如,中餐的许多食材,西方人并不了解;再比如,中餐对软、糯、脆等口感的质感很讲究,而这在西餐中并不太注重;中餐的调味和一些烹饪细节上的变化,西餐也很难体现。而在西方美食界,葡萄酒酒单是重要的评分指标,但中国餐厅在这方面可能并没有那么在意。”泽普里克阐述着他的想法,“有些**日料餐厅,面积很小,老板、大厨、服务员可能是同一个人,这些在米其林对于餐厅餐位和服务的要求来说,就很难理解。”
  
  “对中餐厅的评价,当然是中国的资料会更精准、更完善!为了避免像米其林那样一个统一标准,我们更尊重当地的评价和评选。一家餐厅如果在当地评价很高,那么在全世界来评判也不会差。”泽普里克说。
  
  以当地美食指南为基础评分
  
  与米其林评星、福布斯旅游指南和BEST50等美食试吃人、访客评审的评价方法不同,LA LISTE以全球180个美食指南和75个杂志、出版物为基础,结合网友评价,是所谓的“榜中榜”。
  
  榜单的工作委员会由17人组成,Faure亲任主席,4位法国美食评论家作为联合创始委员,其他12位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评论家、作家、媒体委员组成国际委员会。中国代表在国际委员会中占了3席,说明了委员会对中国餐厅及公众评价的重视。
  
  LA LISTE对餐厅的认定,以菜品为主,占据80%的分值,同时重视食客的整体体验,包括这些美食指南评分时考虑的服务、环境设计、装饰、酒单、食材等方面。国际委员只负责提供各地美食指南和备评的餐厅信息,不直接参与评分。
  
  委员会在全球200多种美食指南、出版物和在线评价的榜单中选取数千家餐厅进行评选。其中,中国内地的专业指南书10种,还有数个杂志、出版物,以及微信、微博、美食点评系统。
  
  入选的中国餐厅以中餐为绝对主导
  
  与全球餐厅评选流程一样,中国内地入选餐厅也是由中国3位委员依据当地美食指南与口碑评价提交备评餐厅名单,考虑到地域和菜系的代表性,中国委员提名了104家中餐厅。
  
  “我一直坚持提名中餐厅,因为评选中国的最佳餐厅,我觉得提名西餐厅是没有代表意义的。这也有助于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中餐,提升中餐在世界上的表现和地位。同样,比如我们去日本,肯定会更关注那里最好的日料。”国际委员会的中国代表、资深媒体人谢玲说。
  
  中国代表、美食评论家董克平说,“我们希望外国人所知道的中餐,不是波兰人炒的鱼香肉丝,也不是玻利维亚人做的宫保鸡丁,而是真正的中国味道,真正世界人民喜欢的中国味道。”
  
  仔细查看榜单发现,曾经在BEST50中排名世界第一的丹麦哥本哈根NOMA餐厅,在LA LISTE仅排名217名;有白松露之父美誉的意大利大厨Bambana经营的米其林三星餐厅八又二分之一,在LA LISTE排名也只有408。这大概能体现出几大榜单的差异。
  
  国际美食榜单上榜者们怎么看

  
  LA LISTE、米其林、福布斯旅游指南、BEST50……这些国际榜单能真正体现中餐吗?
  
  杭州龙井草堂在本次LA LISTE榜单中排名全球422位,负责人柏建斌认为,能评上各种最佳的餐厅,肯定有其优势,作为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作为餐饮同行也可以相互学习。但中餐食材随着节气、季节变化而变化,配料、辅料也千变万化,厨师的烹饪手段又极其丰富,今天好不等于明天好,可以说,任何榜单都很难比较全面地反映中餐菜品的综合品质。倒不如一些单项目的餐厅评选,比如自然环境、装修氛围、销售业绩等,可能更客观一些。当然,榜单对中餐,尤其是中高端的品质中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做到非工业化量产,又要有稳定的标准。
  
  本次排名全球942位的杭州紫萱解香楼总经理俞斌说,国际上的一些权威榜单,虽然未必精准地反映当地美食,但还是会力求客观。俞斌跟一些榜单的相关负责人聊过,他们一般都会找当地的美食人士参与,而且一般尽量不找公众的美食家,而会寻找享受美食、懂得美食的其他业界人士参与,全程匿名体验。据说,今年下半年,米其林可能进入中国内地。俞斌认为,肯定也会跟米其林进入日本那样,一个个城市来,中国那么大,不可能也没能力一下子铺开。一般肯定先是北京、上海,全国最多也就6-8个城市。“相信品质美食的食客,根据米其林这类榜单按图索骥,当然比自己瞎撞要好,但没必要盲信。有次我去日本,发现米其林三星餐厅早三四个月就订不到了,到了一看,一大半中国客人。”
  
  本次排名全球218位的味庄负责人董顺翔认为,没必要纠结各种榜单是不是精准、全面,其实,他们追求品质、追求美食文化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在许多国家,厨师是烹饪艺术家,美食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而我们许多人,即使是所谓爱好美食的人士,其实也没有把烹饪艺术、把厨师提高到一定品质层面来理解。

黄家烤肉的由来

传说黄家烤肉早在元朝,章丘市黄家湾有一个姓黄的在朝中做武官,因打了败仗被贬回原籍。其随从中有一蒙古人经常点燃树枝烤羊肉吃,鲜美的味道吸引了很多人。黄家因此受到启发,也经常烤肉吃,不过,因为此地世代养猪,主要是烤猪肉吃,而且是将猪肉割成块烤。到明朝末年,终于发展到用特制的炉子烤整猪和以烤肉谋生。因此,自明朝迄今,黄家烤肉已有近400年历史了。

黄家烤肉与北京烤鸭的渊源

北京烤鸭享誉全国,但在章丘却有很多人认为黄家烤肉是北京烤鸭的师傅。据说曾经有外地人到章丘访友,顺便讨教黄家烤肉的做法。主人碍于情面,就把烤肉的一点技术传授给他。后来这位朋友穷困潦倒,就在北京烤起了鸭子。毕竟黄家烤肉的技艺高超,尽管他只学了其中皮毛,但足以让他鹤立鸡群,后来烤鸭的生意越做越大,终于成就今天名闻天下的北京烤鸭。
  
  黄家烤肉和北京烤鸭在技艺上确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黄家烤肉是挂烤,功夫又不在全聚德烤鸭之下。从二者历史上看,黄家烤肉的历史远在北京烤鸭之前,况且二者之间还有着维系物,那就是章丘大葱。吃过全聚德烤鸭的人都知道,章丘大葱对全聚德烤鸭来说必不可少,而黄家烤肉和章丘大葱又同为章丘特产。
  
  不少当地人认为,北京烤鸭是山东人到北京创办的,而且是带着黄家烤肉的技艺和章丘大葱一起去的,。于是就有了北京烤鸭的挂烤和饼卷大葱,其特点是用饼、大葱或黄瓜、酱和鸭子一起吃,而饼卷大葱、黄瓜和酱正是山东常吃爱吃的东西。

蒙古包的内饰装修与物件摆放如何应用

蒙古包是游牧民族的智慧结晶,蒙古包外表大方内饰美观非常受现在人的欢迎,蒙古包的受欢迎因为它的**性。蒙古包在草原上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他就像母亲的怀抱来呵护这得民族。
  
  由于多民族文化的融合,蒙族地毯工艺逐渐吸收了西北各民族地毯制作技艺的长处,并且在汉锦、瓷器纹样以及本族原有纹样的基础上形成了**的艺术风格。其题材综合,最常见的有龙、凤、八仙、文房四宝以及云纹、回纹、万字纹等各种吉祥纹样。喇嘛教纹样多以龙纹、团花、花边、角隅、直线构成的草龙适合纹样为主。构图上,一般在中央装饰以圆形团花,周边围绕草龙间花装饰。色彩以蓝、黄、驼色为基本色调,间或使用紫红、白和黑等。其中以黄蓝两色的应用为最多,因此,蒙古地毯常常被国外收藏家们称为“中国的黄蓝地毯”。另有著名的“白三蓝”地毯,则被视作是元明两代青花瓷器的风格再现。蒙古族地毯堪称蒙古族民间艺术的瑰宝。
  
  在现在蒙古包的家具摆设已经是日新月异啦。民族文化融合在吸取啦不少经验之后,蒙古包里面的装饰已经非常的好看和有时代感啦。
  
  蒙古包在社会的潮流中,每个人都要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进步和提高自己的境界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蒙古包就是在不断的适应环境中来进步和提高的,在这个环境中逐渐的适应社会的变化,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品质和核心竞争力。蒙古包就像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般在草原上演绎着自己的美丽故事,大草原上有很多美好的故事,在不断的传递着正能量和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在其中物品的摆放也是有讲究的,首先是男人用品的摆放:蒙古包里的西半边是男人用品摆放之地打开西面箱子看到的东西全是男人用的里多有狩猎!征战之具,男人用的各类马具以及马头琴等都挂放在靠西的地方。这些简易的放置其实是一种对生活和日常品味的一种提升,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境界和生活的一种愉悦感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过程。
  
  其次是马具的摆放:蒙古包的西南酸奶缸的前后,哈那的头上挂着抱角或丫形木头做的钩子,上面挂着马笼头!嚼子!马拌!鞭子!刷子等物”挂的嚼子!扯手等要盘好以便顺手就用”鼻儿对着香火,嚼子口铁不能碰着门槛,放在奶缸的北面或挂在马鞍上。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不断的探索自然,改造自然。模仿各种动植物把他们的习惯,和巧夺天工的技巧建筑生长环境。蒙古包就是根据鸟巢的理念改变而来。蒙古包呈圆形有利于风阻,大大见底了风的阻力,加大了抗风的能力。还有蒙古包的尖顶构造,有利于雨水的下滑,大大降低了渗水,保证了蒙古包不漏雨。蒙古包的圆形符合几何结构,面积大大的增加,是同样的建筑材料,大大增加了使用面积。
  
  随着历史文明的进步,蒙古包不再以住宿为目的,现代人把它作为一种欣赏观光的场所,蒙古包的新颖别致的结构和豪华的改装,是现代水泥建筑屋不可替代的。

老字号全聚德要换新玩法

昨日全聚德发布的2015年业绩公告显示,全年营收及盈利状况稳中有增,值得注意的是,全聚德今年将有一系列新动作,包括推副牌发力休闲简餐领域,全面上线小鸭哥,此外全聚德还将部署其Mini小店及原有大店的小店改造。
  
  Mini小店进商圈
  
  财报显示,全聚德去年全年的营业收入为18.5亿元,同比增长0.39%,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比增长1.43%,均实现企稳回升。其中北京地区的全聚德门店依然是全聚德的营收主要来源,为巩固北京市场及拓展华东市场,全聚德今年新开的6家直营门店将主要集中在北京及华东地区,此外,全聚德还将新开3-4家特许加盟店以及3家海外加盟店。
  
  全聚德相关负责人表示,全聚德新开的直营门店将主要以800-2000平方米的三代小型门店为主,小型门店也是为了进军商圈做准备,同时其披露的信息显示,全聚德去年曾筹备上海武宁路大店,但随着全聚德小店计划的调整,该项目也被终止。
  
  另外,今年全聚德开店计划中的一个亮点就是增设海外加盟店,据悉,海外店将分布在加拿大及日本,但目前只与相关单位达成了合作意向,还未确定具体的开店时间。全聚德还将伺机对原有一、二代大门店进行小店改造。此外,该负责人透露,今年计划新开的特许加盟店中可能包括全聚德旗下的子品牌。
  
  推两大新副牌
  
  在整个餐饮行业洗牌整顿的背景下,全聚德今年也将对原有结构及发展战略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北京商报记者从全聚德管理高层获悉,全聚德旗下的外卖品牌小鸭哥也将于今年4月全面上线,此外,全聚德还将酝酿副品牌扩充丰富全聚德经营的餐饮业态并有意向休闲简餐方向发展。
  
  今年,全聚德的一项新增业务就是其去年启动的外卖平台小鸭哥,自今年初全聚德正式将在重庆试跑半年多的小鸭哥引入北京后,小鸭哥何时正式上线一直颇受业内的关注。全聚德相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目前小鸭哥已经在北京试运行,将于下月正式上线,不同于现在外卖平台的全品类路线,小鸭哥将走针对写字楼白领的正餐精品外卖路线,在物流配送方面小鸭哥将采取自配送及与百度外卖合作的方式。
  
  此外,针对全聚德财报所披露的将向休闲简餐方向发展的说法,该负责人则表示,这是全聚德股东希望全聚德发展的方向之一,目前全聚德也正在酝酿仿膳茶点类的新副牌,以及名为“川小馆”的新副牌,目前两个新副牌都在寻求将其落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探索休闲餐饮领域,全聚德在财报中也明确表示,“将依靠全聚德集团A股上市公司的资本平台,与有发展潜质的休闲餐饮品牌进行合作”。对此有业内分析认为,全聚德很可能将会与该领域的某些品牌进行资本层面的合作。
  
  新举措将面临新挑战
  
  有业内人士认为,全聚德将要实施的新举措与其之前一直坚持的发展策略差异明显,新的改革方式也意味着全聚德将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小店策略正迎合了餐饮行业“小而美”门店的新趋势,在商圈餐饮越来越成熟的现在,进驻商业地产亦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商圈餐饮亦存在着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黏度低等痛点,并且在商圈餐饮门店扎堆,餐饮品牌的迭代也很快,全聚德的进驻则意味着将与时下主打商圈的餐饮品牌直接火拼,这也要求一直以千平甚至万平大店为主打的全聚德要尽快适应商圈的餐饮生态。
  
  其次,全聚德及其已有的子品牌都是围绕着中式正餐,休闲简餐并不是全聚德擅长的领域,而二者之间的产品、环境及服务这餐饮的三大要素都有很明显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休闲餐领域目前已然战成一片红海,全聚德在切入该市场时需注意时机及方式的拿捏。
  
  再次,在外卖行业,全品类外卖平台的格局已然清晰,外卖行业目前也处在一个亟须整顿规范的时期,而全聚德的正餐外卖的定位是否能与陷入恶性竞争的外卖平台形成差异化竞争,同时提供符合其定位的外卖产品,这也对全聚德的产品研发提出了新的挑战。

王品陈正辉:传统连锁餐饮如何应对竞争加剧的挑战?

日前,在第15届中国餐饮业连锁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王品集团董事长陈正辉在题为“传统连锁餐厅的趋势与挑战”演讲中表示,“小规模、限城市、多品牌”是王品面对新趋势和挑战的布局策略。
  
  陈正辉首先阐述了当前连锁餐饮业的形势:GDP增长率逐年下降,餐饮业开店数剧烈增长、行业整体竞争加剧;餐饮品类越来越趋向细分,同品类非一非二的品牌淘汰率非常高。对于品牌本身而言,目标客群的选择变多、忠诚度下降,以往的成功品牌的经验再难沿用、复制出新的成功,营收逐渐下滑。2016年,是餐饮行业相当艰难富有挑战的一年。“小规模、限城市、多品牌,发展全新核心能力”的策略应运而生。
  
  小规模
  
  新的形势下,不仅是统一品牌的门店数规模要缩小,相应的,门店也要朝着小规模的方向发展。陈正辉认为,同一品牌餐厅的最适开店数应该是最适规模下的八折店数,即要调整品牌最适合的开店数,然后在这个开店数上再打八折。之后通过Retail Trade Zoon“来客商圈分析”,分析新开店对最近商圈门店的影响,再通过财务试算的方法,决定门店数量甚至选址,将门店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通过菜单优化、营运优化,让门店的面积缩小,来降低损益的两平点。异国料理餐厅通过实行套餐制、中餐厅用TOP10的菜单设计来引导消费者点特色餐点,都是进行菜单优化的举措。在此基础上,优化营运,让营运综合效益提升,进而缩小店铺规模。
  
  限城市
  
  一个品牌吃遍全国的时代已经过去,每一个品牌的市场规模不易扩增太大,对于企业不熟悉的,或者发展相对落后的小城市,品牌投入和产出效益不高,失败机会也比较大。相反的,对于餐饮企业已开发的市场,无论从市场的熟悉度,还是资源的掌握度,都相对比较成熟,易管理。此外,同城市不同品牌的资源共享优势更是可以降低管理成本。王品集团目前已在37个城市开店,而这些城市的GDP加起来,约占全国GDP的52%。
  
  每一个城市的新店在满足是已开发城市的新店这一条件以外,还需要通过市场调研,一是,调查自有品牌的经营状况,已预计新店的存活可能;二是看关联品牌的经营状况,这里指的关联品牌,不止是餐饮品牌,而是同样目标客群的其它类型连锁零售品牌,比如ZARA、优衣库等。
  
  多品牌
  
  为什么要发展多品牌?欧洲管理大师韩第(Charles Handy)根据20年来企业的统计及观察,发现无论个人或企业,都应该在第一条曲线尚未走下坡之前,为自己开创第二条曲线。陈正辉认为关键在于,在第一曲线到顶之前,就开始创造第二曲线,否则不会有足够的资源或能量,来支应第二曲线所需的初期投资。
  
  然而,开创新品牌对任何餐饮企业来说都是挑战。以王品为例,王品采用组织型创业方式,按照十字形的发展战略布局多品牌。集团专门设了一个事业发展部,配合公司市场部,开展市场调研和消费者洞察,找出应该发展的商机和品类。接着通过公司内部整合,对所发现的商机进行确认。然后从运营主管里选出适合这一品类运营的人才。新品牌的创立也绝非天马行空,王品集团遵循的十字型发展战略是以同一价格带、同一群消费者为横轴,以同一品类向上、向下延伸为纵轴,在这一横一纵上寻找商机的。纵向的发展,同一种菜系可以依不同价格带发展出不同的品牌,因为同一种菜系的消费者其实有很多共通性,只是消费力不同,经营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横向的发展,同一价格带可以发展不同菜系,因为同一个价格带的客层消费力相同,消费习惯也有共通性,企业也容易把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经营的经验得以传承和延伸,有利于提高多品牌发展的综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