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正试图告别盲目烧钱模式,通过数据挖掘对用户行为进行精准分析,整合场景实现联动消费。
百度副总裁、百度糯米总经理曾良表示,通过对地理位置、时间、人群属性、消费习惯等不同场景的数据分析,百度糯米发现,用户在进行美食、电影、酒店、KTV等生活服务消费时,有明显的联动购物倾向。百度糯米大数据研究中心发现,在全国范围内,平均每四个看电影的用户,在前后两小时内进行餐饮消费的至少有一个,联消率为25%。
据透露,百度糯米利用wifi指纹方法结合LBS定位大数据,打造到店推荐功能,可精准识别用户的到店场景,推送商户团单或提示用户使用券码。同时,百度糯米在全国4100多个商场和7500多个商圈,基于定位大数据精准识别用户位置,结合用户需求,个性化推荐商圈或商场内的商家。为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百度糯米还启动了以“猴年万家欢宴”为主题的大促,开启“电影+餐饮”场景化O2O营销。
月份:2016年5月
老字号餐饮冬至加大市场供应量
昨天是冬至,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多家老字号发现,像老西安饭庄、又一顺、烤肉宛、烤肉季、砂锅居、西四惠丰饺子楼等与“泡”(泡馍)、烤、涮和饺子相关的饭馆,今年纷纷加大了市场供应量。
以纯手工水饺闻名京城的西四惠丰饺子楼,冬至供应各类水饺4200份左右,超过去年同期,其中外卖占到两三成。除了常见的猪肉大葱、牛肉大葱等40多种馅料的水饺外,今年还特别添上了有利于驱寒补充体力的“韭黄”馅水饺。
老西安饭庄中午就餐高峰时段,除了来店就餐的顾客,不少人是来打包这家店的牛羊肉泡馍。老西安饭庄的高经理介绍:“冬至上午10点就有顾客来打包,一天下来外卖有四五百份,能占到销量的三四成。”为了方便顾客打包,老西安饭庄专门为泡馍准备了不漏汤水的圆筒型打包餐盒。
砂锅居、烤肉季、烤肉宛、又一顺、惠丰老北京涮肉馆等老字号在冬至当天,各种菜品打包量占比都能有两成,而且跟送餐网站进行合作,成为老字号冬至餐桌消费的另一个主流趋势。
不仅是餐馆,各社区也开展了民俗活动。在东城区建国门街道金宝街北社区,近百位居民包馄饨共迎冬至的到来。
民俗专家向北青报记者表示,冬至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各类祭祀纪念活动。在北京则一直流传着“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穿戴失宠餐饮来劲
‘太原柳巷、食品街内人头攒动。
消费者渐趋理性,一商场负责人说,与去年没法比。促销购物夜——
12月24日晚,太原柳巷、长风街、亲贤街等商圈多家商场利用西方节日平安夜契机,推出“促销购物夜”,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前往。当晚,记者发现,餐饮业迎来消费高峰,几乎所有的中档餐厅就餐都要排队,而各商场尽管推出了不同力度的让利促销活动,但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服装类销售额较往年略有下降。
当晚,太原柳巷商业区禁止车辆通行,机动车道内人头攒动,各大商场纷纷打出“满200元立减80”“全场3折”等各类促销标语,但进入商场后记者发现,不少店铺内却鲜有顾客,促销力度最大的女装区收银台前,只有七八位消费者等待结账。一营业员指着结账的消费者告诉记者,往年20时左右,女装区排队结账的顾客可以有五六米,至少30多人。太原长风街一商场负责人张先生表示,截止20时30分,其销售额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他说:“由于今年商场促销较为频繁,所以消费者在购物夜’的消费激情有所减弱。”提起去年“购物夜”,该负责人摆摆手,笑着说:“没法比。”
不少专程购物的消费者也趋于理性,一位正在挑选女装的朱女士表示:“前几年,要赶在今夜把一家人过年的新衣服都买齐,可后来发现春节前的促销力度也很大,所以今天主要是来看看,看到价格特别合适的才会买。”而从晋中专程赶来购物的刘先生一家则说:“商场宣传促销力度大,可前一段时间看上的新款,今天却没有出现在货架上,打折的主要是旧款,所以没有过多地购买。”
与服装销售行业相比,餐饮业成为了今年“购物夜”的新宠,在太原市食品街内,19时左右,几乎所有的饭店都需要排队,在一家知名火锅店门前,服务员提供的排号单显示,已有29桌客人在等待。太原市解放路万达购物中心三层,餐饮区负责人介绍,刚过20时,不少餐厅已经翻台3次。
河南餐饮与住宿行业销售额将跻身全国前五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5年,餐饮业“寒潮”、“洗牌”、“闭店”等关键词频现,但如今数据告诉我们,河南的餐饮与住宿行业不但没衰退反而日益繁荣,2015年销售额将突破2000亿元,跻身全国前五。值得一提的是,这“五朵金花”里河南是**的内陆省份。
昨日,由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主办的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表彰大会在郑州举行,170家餐饮企业和170名餐饮个人受到表彰,包括100家明星餐饮企业、30家豫菜金牌企业、20家明星住宿企业、10家明星快捷酒店、10家餐饮功勋企业等。
河南商报记者在大会上了解到,河南餐饮与住宿行业2001年后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2013年前保持着20%以上的增速,由不足200亿元上升到1500多亿元。2013年后虽然增速放缓但仍维持在10%以上,2014年全省餐饮与住宿行业的销售总额为1900亿元,增速12%,超过浙江位居全国第四。
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曲安民说,今年我省餐饮与住宿行业的销售额将突破2000亿元。他表示,餐饮住宿行业是刚性需求,是阳光产业,虽然增速放缓,但这是健康的调节,不但不存在衰退,而且会日渐繁荣。
“河南今年突破2000亿元没问题,将跻身全国前五,而且也是**的内陆省份,这体现了河南大众餐饮的实力。”中国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冯恩援说。
上合菜单的河南餐饮圈争议
上合总理会结束了,但关于上合总理会的话题,仍在郑州的街头巷尾被人们热议,其中议论最多的就是12月14日晚的国宴菜单,自从这个国宴菜单曝光后,便“有人欢喜有人忧”。那么,究竟这个菜单是如何出炉的?河南餐饮圈对这个菜单,又有什么样的争议呢?
【看一看国宴菜单】
“烩面”、“铁棍山药”
朋友圈曝光率最高
1、河南特色烩面
2、吊炉烧饼拼蔬菜水饺
3、中原冷菜大拼盘
4、伏牛山野生羊肚菌汤
5、信阳干丝配清蒸石斑鱼
6、香酥黄河鸭
7、铁棍山药烤雪花牛排
8、三皇寨竹荪扒菜胆
9、杞县紫薯泥
10、中州四级水果盘
从微信朋友圈出现的频次来看,大部分人从这个菜单里提炼出的关键词是“烩面”、“铁棍山药”。
比如“大河南的烩面,上了上合总理会的晚宴”;“河南10道美食亮相上合晚宴,烩面成主角”;“上合盛会落幕,焦作温县铁棍山药成为大赢家之一”……
显然,菜单上提到的河南特色让不少人心生自豪,但同时也有一些疑问:“烩面能代表河南、代表豫菜吗?顶多是一种风味小吃”;“烩面只能算郑州特色”;“为什么用石斑鱼,明明是粤菜的代表”;“为什么没有红烧大鲤鱼?”
还有一些人认为,水饺也不是河南的特色,只是北方人的一种饮食爱好,东北地区的人们对水饺更情有独钟;还有羊肚菌,很多河南人都不了解这个食材,甚至没听过;雪花牛,是日本的一个品种……
据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国宴菜单除去烩面、水饺(两道主食)、冷菜、甜点、果盘之外,是标准的四菜一汤,争议也由此而生。
一个菜单
在餐饮圈引发的争议
国宴是不是
应从河南十大名菜里选?
关于国宴菜单的争议,很多餐饮圈内的受访者有一种共识,就是“河南味”不够浓。
“欠把火候,河南特色体现得不够淋漓尽致。”煜丰美食创始人顿玉松说,从饮食方面最能感受到一地的风土人情,而此次上合总理会选在郑州,正是难得的一个让外宾感受河南的地域风情的机会,但此次国宴菜单本土化的东西有点少。
“菜单上缺少能真正代表豫菜的硬菜。”在阿五黄河大鲤鱼品牌创始人樊胜武看来,这道硬菜非黄河鲤鱼莫属。他说,红烧黄河鲤鱼不仅是一道历史名菜,而且也有上国宴的资格,新中国伊始的“开国第一宴”,就有此菜。
樊胜武说,中国人讲究“宴之有鲤”,鲤鱼是一种吉祥的代表,用鲤鱼宴请贵宾也再合适不过了。
其实,在上合总理会的欢迎晚宴之前,网络上就流传出多份国宴菜单,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虽然菜品不尽相同,但黄河鲤鱼的期待值还是挺高的,而此次国宴落选,不少人心生失落。
很多分析帖也指出,鲤鱼刺多,让贵宾吐刺不雅观,再者,外国人不喜欢吃河鱼,而习惯吃海鱼。
“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樊胜武说,最重要的是,目前大众对豫菜的认知仍有偏见,觉得豫菜没落、无人问津。在这种思想下,很多人不知道究竟什么能代表豫菜,代表河南。
而同时,很多受访者也都提出,应该从河南十大名菜中挑选。
“十大名菜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豫菜的特色,也能体现中原地区的烹饪手法,反映中原传统文化内涵。”多位受访者如是说。
豫菜百科里提到河南十大名菜有:1.糖醋软熘鱼焙面,又称熘鱼焙面、鲤鱼焙面;2.煎扒青鱼头尾;3.炸紫酥肉;4.大葱烧海参;5.洛阳燕菜;6.扒广肚;7.汴京烤鸭;8.炸八块;9.清汤鲍鱼;10.葱扒羊肉。
这次菜单设计
缺少家乡人文情怀?
国宴菜单制定有着严格的程序,一般来讲就是四菜一汤,不可能面面俱到,肯定得有取舍,任何一个团队来设计这个菜单,都不可能涉及河南所有的特色东西。
鲁班张餐饮副总经理郑承军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国宴在原材料的选择、烹调等方面都有严格标准,选材不仅得符合出品的要求,还得符合烹饪的要求。“有时候从老百姓的角度看可以,但从专业角度看就未必。”
他举例,伏牛山野生羊肚菌,行业外的人一般都不太熟悉,但就业内来讲是非常高端的菌类,干货里排行老大。虽然现在饭店用松露、松茸的比较多,但河南伏牛山羊肚菌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信阳干丝,信阳的豆腐好,人人都知道;黄河鸭、登封三皇寨竹荪,也都体现了河南特色。
还比如,国宴一般都会有牛肉,铁棍山药烤雪花牛排,这道菜中西结合的烹饪心思也很巧妙。“我觉得无论从食材上、品类上、烹饪方法上看,还是从健康角度看,这个餐单设计得都很不错。”
虽说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在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海林看来,“设计菜单的人缺少一点家乡的人文情怀。”
他说,郑州首次接待这种大型的国际会议,通过菜肴反映、宣传本土的餐饮文化,餐桌上是少不了河南特色的。
河南的很多东西是能够适应四面八方(宾客)的口味的。遗憾的是,这次协会没有介入,除了黄河迎宾馆,其他酒店,后厨和团队都不一定是河南人,所以就没有这种餐饮文化的责任感,没有用菜单来反映河南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没有让外宾通过菜单,通过这个品种来了解中原、了解河南。
那么,如果是一个有家乡情怀的人来设计菜单,应该有哪些菜呢?
张海林说,这个也不确定。(豫菜)不是一个菜,而是一个文化体系。尽量选择河南的东西,但有些人有忌讳,比如有的少数民族不吃猪肉,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国宴菜单诞生】
菜单从初稿到定稿
修改三次
外交部、省领导亲试两次
餐饮圈内外对国宴菜单议论纷纷,那么,究竟这个菜单是如何出炉的?第一作者又是如何考虑的呢?河南商报记者采访了此次上合总理会欢迎晚宴的总厨,为大家揭秘。
美盛喜来登采悦轩总经理肖伟东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接到外交部的这项任务后,他草拟了一份菜单,但当时就被否掉了。接下来,基本围绕菜去选,又经过两次修改,其间外交部相关官员和省里的有关领导两次试菜,面对面沟通。第二次试菜后,基本就定稿了。这之后,离接待就只剩一个礼拜的时间。
对这个菜单,外交部倒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主要是省领导要求突出中原文化,突出河南本土特色,要把河南的文化展示给外宾。
而之所以选了河南焦作温县的铁棍山药、伏牛山西峡羊肚菌、黄河鸭、杞县紫薯泥等,他解释,主要是考虑到这几道菜,基本上每一道菜都有体现河南本土特色,制作总体上遵循中西结合的烹饪手法,“当时省领导说,我们不是代表喜来登,而是代表中国。”
对不少网友为什么不选黄河鲤鱼的疑问,肖伟东说,“‘信阳干丝配清蒸石斑鱼’是我想的。这是中西结合的设计。当时是考虑到,有些人不吃鲤鱼,就选了石斑鱼,石斑鱼档次也比较高。”
为什么不从河南的十大名菜里选几道?肖伟东表示,当时就没往这上面想,他对十大名菜也不太了解,再者,十大名菜里的海参、鲍鱼肯定是不能上的。
解读:上海便利店的生生死死 洋土便利店混战
当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巨头纷纷试水便利店市场时,便利店这一在中国内地市场只有22年历史的零售业态顿时成了香饽饽。尤其在最早出现便利店并已日趋饱和的上海,如今呈现以全家、好德、联华快客、可的、良友、罗森、光明、喜士多和7-eleven“九龙戏珠”的局面。
无论是最早进入内地市场的港资便利“百式”、以生鲜主打的顶顶鲜,还是曾经站在市区任何一个十字路口都能看到的21世纪便利,如今都已不见踪影。先来的“洋便利”罗森被后来者全家远远赶超;全球第一的便利店品牌7-eleven在上海的门店数只有两位数;农工商、联华和良友等本土集团的便利店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各大便利店品牌的生生死死,在这片634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断上演。
从烟纸店到港资连锁
便利店在零售业的兴起,有其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因素。据国外的探索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是便利店业态的导入期。早在1993年,上海就出现了第一家叫“百式”的港资便利店,算是中国内地最早一家具有现代特征的便利店,而当时上海人均GDP为1.11万元。虽然尚未符合便利店业态导入期的标准,但上海本土的“烟纸店”文化底蕴却让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很容易接受现代便利店。
上海的烟纸店,类似于北方的“杂货铺”,具体出现时间已难以考证,但肯定在1920年以前就已存在,一般由个人或者夫妻经营,也有一些是祖上传下来的。当时的烟纸店通常是前店后家,前面做小生意,后面住进一家人。老板醒了就开门,困了就打烊。老上海大小马路、长短弄堂里曾经“迓”着成千上万家烟纸店。套用姚慕双、周柏春的滑稽《新老法结婚》里的一段说词,烟纸店卖的主要是“牙刷牙膏香肥皂,卫生草纸电灯泡,阿斯匹灵橡皮膏……”
而且,烟纸店每天的营业时间较长,一般早上六点卸排门板,晚上九十点上排门板。但是,老板为了方便居民晚上购物,还特地在排门板上专设一扇小窗,居民在夜里急需灯泡、洋蜡烛、蚊香等东西,只要敲一下这小窗,立马能够买到。这也算是最早的“24小时便利店”了。
这种烟纸店的形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政策原因,7-eleven等洋便利已在港台地区生根发芽,却难以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而当上海开始旧城改造时,各种形态的烟纸店纷纷改名为“便民店”,却并不具备现代便利店的基本功能。
直到1993年3月,港资的“百式”便利店进入上海市场,中国内地才第一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便利店。可惜由于水土不服,百式从没有盈过利,最后讨债的挤满了办公室,1999年被良友便利收购。另一家进入上海市场的港资便利“百家”,最终也被联华收购。
而上海市区民众熟悉的顶顶鲜,虽然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便利店”,但由于其是上海第一家主打生鲜的超市而让人念念不忘,殊不知其命运更加多舛。20世纪90年代初,徐汇区副食品公司与中创公司合作,将每年亏损几百万的10多家菜场转型为连锁超市,刚有了些规模,中创便退出了。1996年,以生鲜配送享誉全球的荷兰阿霍德成为第二个合作对象,但由于没有生产基地,导致商品成本过高而无法盈利。
2001年,当时的上海农工商总公司准备拨给龚如心的香港华懋集团6000亩土地,用以兴建崇明岛生态农业基地。同年6月,华懋入股上海顶顶鲜超市,并且逐步由初始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追加至1亿元人民币,实际股权也从20%提高至90%。据悉,当时崇明岛生态农业基地长远规划,是要与上海顶顶鲜超市配套发展,在超市兴旺之后,逐步兴建“如心配送中心”。可惜不久之后,龚如心身陷官司,顶顶鲜也就始终没有等到发展的契机。到了2003年,顶顶鲜因无法支付租金而不得不一家家关店。
餐饮老板如何念好雾霾生意经?
每次雾霾一来,餐饮老板的心情也随之阴霾起来。在大多数餐饮老板眼中,重度雾霾的到来对餐厅来说是一种危机,直接导致人们外出就餐率减少,餐厅门可罗雀,营业额严重下滑。那么,雾霾影响餐厅生意,究竟怎么破?
餐厅的雾霾”生意经”
最近一个星期,重度雾霾又无情地袭来。在北方,京津冀地区持续遭遇空气污染的“霾伏”,北京、天津均发布重度污染天气的红色预警;在南方,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也未能幸免,从冬至起广东很多地区都出现灰霾天气,而南京人则亲眼见识了一种雾霾新品种——红色雾霾。
重度雾霾对南北方餐厅收入虽带来不小影响,却反而激发了餐厅的一些奇思妙想。本月中旬,张家港的一家餐厅做起了“穹顶之下”的雾霾生意,让顾客为干净空气买单,对每位顾客收取一元钱的新鲜空气吸入费。餐厅要不要收取空气净化费?对于这个问题,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有批评也有赞成。批评者的观点是,空气不是商品,顾客无须付费;赞成者的观点是,新鲜空气是餐厅额外投入资金,购买空气净化器所产生的。
红餐网高盛菡分析认为,从餐饮行业的服务属性来看,顾客到餐厅用餐除了享用美食之外,同时也在享受餐厅的优质服务,提供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本身就是餐厅的份内之事,不应做为收费理由。另外,每位食客收取1元钱,并不能为餐厅贡献多少营业收入,但餐厅将雾霾所做来的危机转化成了一次噱头宣传,吸引大众眼球和食客的注意力,值得餐饮老板们思考和借鉴。
其实,除了制造餐厅对干净空气收费的宣传噱头之外,餐饮老板还可以参考下面几种提示,将雾霾给餐厅带来的危机转化为商机。
提示1 一切为了顾客健康:增加抗雾霾菜菜单
虽然,清肺食材是否真能对空气污染物起到清除作用,目前还没有科学依据。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雾霾来袭时大型超市的清肺食材,如梨子、萝卜、木耳等的销量皆是暴增,尤其是平时乏人问津的百合,日销售量最高增幅可达500%。
清肺食材销量火爆,恰恰说明很多人相信清肺食品对抗雾霾有功效。因此,餐厅在重度雾霾到来之前,推出符合时令的清肺或是抗雾霾菜品,体现餐厅在顾客健康方面的周全考虑和服务导向。
提示2 让宅人一宅到底:扩大送外卖范围、多送外卖服务
“特别的天气,为顾客提供特别贴心的服务”,对于餐厅来说是个加分项。既然不少顾客选择宅在家里不愿出门用餐,那么餐厅外卖单便会激增。本无外卖服务的餐厅,应该增加外卖服务;原本有外卖服务的餐厅,应该扩大外卖的送餐范围。如果餐厅能够加这项服务和推出“抗雾霾菜”相结合,在雾霾天送上清肺的健康美食,与雪中送炭有异曲同工之妙。
提示3 抓住顾客的胃:餐厅厨师上门服务
抓住顾客的胃,才能抓住顾客的心,做到这点,顾客对餐厅的满意度才会直线上升。外卖服务只能满足顾客有东西吃的需求,想要更好地满足顾客对于菜品的需求,餐厅还可在雾霾天气推出厨师上门服务。当然,厨师的这种服务不同于上门O2O服务,可以省去食材采购的环节和洗碗、清洁的环节等,完成时间短、效率高,服务完成后可以回餐厅继续投入后厨工作。
穹顶之下,当满城尽带白口罩时,实体餐厅的经营也受到雾霾的巨大影响。让人们冒着“吸毒气”的风险去餐厅吃饭,并不现实。这时,餐饮老板莫不如变换一下思维方式,去适应雾霾天气里的顾客需求,根据上面的3种提示研究一套适合自己餐厅的雾霾生意经。
团购、快餐、农家乐成餐饮发展“潜力股”
近两年河南的餐饮市场“闭店潮”、“大洗牌”等关键词频现。12月24日、25日,由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主办的河南省餐饮住宿行业表彰大会在郑举行。
据了解,河南餐饮与住宿行业2001年后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2013年前保持着20%以上的增速。2013年后虽然增速放缓但仍维持在10%以上,2014年全省餐饮与住宿行业的销售总额为1900亿元,增速12%,居全国第四。
“虽然增速放缓,但这是健康的调节,不但不存在衰退,而且会日渐繁荣。”对于近两年的餐饮业调整,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曲安民这样评价。中国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冯恩援表示:“统计显示,今年,河南餐饮住宿营业额将突破2000亿元,能跻身全国前五。作为**的内陆省份,这体现了河南大众餐饮的实力。”
会上,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分析,2016年的餐饮业应该以百姓日常消费的低端餐饮为基础,支撑中端节庆消费和高端文化餐饮,重塑餐饮、住宿市场结构。“未来,大众餐饮、特色餐饮、团购、快餐和农家乐可能成为餐饮业的发力点,未来前途可期,前途也是光明的。”
表彰会上,170家餐饮企业和170名个人受到表彰。本次受表彰的企业和个人都是由河南省各市、省直管县餐饮(烹饪)饭店行业协会牵头组织进行初选、初评和推荐,并通过建立省评审委员会,历时两个多月评选出的。
另据了解,在12月25日举行的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第五次理事会上,曲安民连任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张海林任副会长兼秘书长。
盘点:2015年中国餐饮业十大事件
2015年,随着两会“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网+餐饮”和“餐饮O2O”概念异常火热。与以往不同,今年的餐饮业出现大规模的转型和并购潮,而在这过程中,有被互联网浪潮吹到沙滩上的,也有许多积极拥抱互联网,迎浪而上,借力互联网工具在行业转型中占得先机的。
在这即将过去的一年里,行业究竟发生哪些大事件?这些大事件对行业有什么影响?
接下来,让小界好好静一静,慢慢为大家理理思绪,一起来聊聊今年餐饮界最值得关注的10大重磅事件。
1、2015年两会,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鼓励全民创业
国家领导人在重要会议上关乎经济的演说一直都是全国所有的商人、公务员、创业者最为关注的。今年两会上,李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概念,明确指出国家对于互联网创业的支持和期望。
说实话,“互联网+”确实是个热门词汇,虽然它在小编看来只是一个习惯性的官方总结,不具备开拓精神,更多是鼓励和期望。但是总理讲出来的话就是重磅炸弹,这个词汇通过媒体,短短三五天成为最热门的词汇,创业者开口便是“互联网+”。
餐饮行业作为有待开发的大市场,被许多金融大咖和互联网大咖看中,也成为众多创业者和投资者眼中的金矿,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行业转型的浪潮正式开始席卷全国。
2、百度糯米200亿布局
百度糯米作为团购网站的“老干部”,近几年颇有些不温不火的味道。
6月30日,百度糯米正式发布“会员+”O2O生态战略,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宣布将在3年内对糯米业务追加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扩展糯米用户,完善商户生态建设,全面提升用户体验,使糯米业务在短期内实现突破性增长。这对于糯米来说,是一个机会,一次生存机会。互联网行业很难见到所谓的中等企业,这是个不进则退的市场。
3、阿里注资口碑网,口碑复活
04年正式上线的口碑网,曾经是国内最早能够跨区域一站式满足民众生活消费的网络平台。口碑网会员很快突破百万级,是当时业界最大的生活消费平台。后经业内新兴团购平台的几番角逐,口碑逐渐失去霸主地位。
今年6月,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联合宣布,双方将各自注资30亿元,共60亿元合资成立一家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口碑,定位是做本地生活服务的转型与升级。11月,口碑联合餐饮行业大咖、媒体大咖,在北京举办餐饮界千人峰会,声势浩荡地对外宣称:口碑复活了!
口碑网携带全新的战略目标,及更全面的技术和资源,势要上演一场“王者归来”的戏码。2016年的生活O2O市场,也被看作是口碑、百度糯米、“新美大”三方角逐的竞技场。
4 、大众点评与美团合并,或成团购巨兽
大众点评和美团,一直被公认为团购里的两只猛兽,多年来相互撕咬,企图争一个高下。
然而,10月8日,两家同时发表申明,对外宣布将合并,且已共同成立新的公司。这无疑是今年下半年最重磅的消息。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各地媒体纷纷报道其合并过程中的各种消息,在质疑和观望中,两家于双十二的第一次正式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让外界看到一个更加庞大的巨兽正在逐渐成长。
5、滴滴出行跨界入股饿了么
滴滴出行是全面涵盖市面上你所知道的各种打车应用的全功能出行APP,有钱有能力。今年,他看餐饮行业整得火热,也不甘寂寞,决定入股异军突起的“饿了么“。
11月24日,滴滴出行完成了战略入股饿了么的协议签署和股权交割,双方将携手共同搭建中国最大的同城配送体系,实现资源互补。这跨行业的合作能不能做出新的成绩呢?这有待市场的检验。
6、外卖平台食品安全成隐患,国家出台新食品法
今年的外卖平台可谓是大热门,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不仅仅大平台玩得火热,小平台也来凑热闹,硬是将送外卖这个从前不屑一顾的行业变得高大上。
有了风投的外卖平台各个底气十足,烧钱跟玩儿似的,吸引了众多的用户。然而,膨胀的发展中他们忽略了食品安全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各种负面报道狂风袭来,开始有消费者放弃他们。10月份,针对此现象,国家出台了新的《食品法》,希望调整整个行业的生态问题。这可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7、天价菜单陆续曝光,旅游餐饮行业形象大打折扣
旅游餐饮的菜品单价贵,附加费用高,这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事情。
然而一只大虾38块的价格,获得了网络上大部分消费者的关注,在大家的讨伐声中,各地爆出更多的天价食品。借着舆论,网民们威风了一把,商家们捏了一把汗,旅游餐饮的黑的一面正式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但是,之后,对于行业的这些现状是不是能真的找到改变的方法,创建一个大家都能诚信挣钱的市场环境,小编就不做评论了。
8、麦当劳、肯德基纷纷转型,要用颜值提高店面逼格
身边的朋友近几年没有再踏入洋快餐的店面,之前小编以为是不对洋快餐感兴趣了。后面经朋友一提点,才明白,洋快餐已经满足不了大家”装逼“的刚需了!在朋友圈发几张麦当劳、肯德基的进餐照片,太掉档次了。还不如去星巴克借个背景自拍一下。这话说的实在啊!
作为快餐行业的巨头,这两家人气日渐冷淡的巨鳄,纷纷开始转型,推出一系列的新玩法,企图提高颜值,拉高店面的“逼格”。话说,麦当劳在香港准备了几家店面,做起了婚宴的生意。这些新花样能走多远,能不能消除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的品牌形象?这可不好下结论啊。
9、餐饮行业总体势头较猛
今年1-3季度,全国GDP增长在6.9%,餐饮行业同比增长在11.7%。看到这个数据你可能觉得餐饮行业发展挺不错的啊。这说明你真的不了解历史。以往的十年期间,餐饮行业同比增长一直保持18%一首以上的增长。现在这增速已经折腰了,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3季度中第三行业占GDP比重为51.4%,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总和。北京第三产业的占比更是高大92.9%。其实,这对于餐饮行业来讲,未必是好事。
10 、出国旅游成热潮,撬走餐饮行业的钱包
今年的出国旅行成为了众多家庭旅游的首选。身边的朋友纷纷出国自拍、购物,作为长期拉国家后腿委员会的资深会员,小编只能在墙角45度仰望天空,看着朋友们带着钱包外出嗨皮。
出国旅游越来越成熟,许多消费者带着人民币在国外潇洒,这对于餐饮行业的人来讲,无形中可能会损失许多的消费者哦。毕竟,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再怎么发展,也得受到钱包的限制,现在社会主力军的这些人,消费能力近几年可是没有太大的增长哦。
2016年马上来临了,新的一年,各位看官能否掀起一番风云,让小编也抱抱大腿呢。
盘点:社区餐饮如何经营成功?
近几年,随着社区的增多和不断成熟,社区餐饮很快茁壮成长起来。但对于社区餐饮如何能经营得更好?笔者也曾多次同许多餐饮业主一起探讨,结合多家社区餐饮成功的经验和业界专家的指点,现将社区餐饮的一些经营之道大“曝光”,希望对社区餐饮的经营者有所帮助和启发。
1、定位要够“准”
社区餐饮主要还是为居住在本社区的居民服务的,这就不同于在商业区和旅游区的餐饮。顾客来吃饭,要的就是实惠。所以在价格上要特别合理,这样才有足够的魅力把居民从家中吸引而来。目前,重庆社区餐饮的人均消费一般保持在30元左右,这也是顾客很容易接受的价位。其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菜品份量大也是实惠的同义词,如果菜量大的话,客人就可以少点一些菜。即使吃不完也可以打包回家,感觉很划算。
2、菜品要够“家”
说到社区餐饮的菜式选择,自然要以家常菜为主。因为,社区餐饮就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就餐和简单的朋友聚会。所以,在开店之初,社区餐饮的经营者就应该考虑到,哪些菜能让客人天天吃都不会腻。这就要求社区餐饮的厨师们从平凡的家常菜中寻求亮点。哪怕是一道平实得如同“油渣莲白”这样家家会做的简单菜品,也要把它打造为经典之菜,让顾客百吃不厌。让顾客冲着菜品,而经常光顾社区餐饮店。
3、上菜要够“快”
刚才提到社区餐饮不同于在商业区的餐饮,来这里的顾客直冲着吃而来,没有什么交谈和应酬。在这种情况下,社区餐饮的上菜速度一定要快,最好是凉菜能在5分钟之内上桌(可边点边上),热菜尽可能在15分钟内上桌。一定不要让客人催菜,这就要求后厨准备一定要充分,尽可能地缩短点菜和上菜之间的间隔。其实,上菜要够“快”,还可以提高餐厅的翻台率,不仅利人,更利己。
4、送餐过程要“新”
互联网时代要跟上潮流,微信改变了大家的习惯,微信订餐是一种时尚,更贴近老百姓的心,一天的劳累回到家中不想做饭,不想下楼,拿起手机点几个可口的美味,立等饭菜就送上来了,又可以有积分,又可以摇奖,又不用洗碗,又有时间休息等,云点吧微信点餐系统真的不错,据统计现在社区餐饮店以及办公楼餐厅里每天微信订餐的收入就就占营业额四十个点,但是商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微信订餐系统,不能光有展示作用,而下不了单,那样顾客感觉就不好玩了。
5、服务要够“热”
虽然所有餐饮服务的基本宗旨是对客热情,但社区餐饮对此的要求就更高一些,社区餐饮需要使客人从进门的那一刻起,就有回到家的感觉。服务员不仅要热情,还要有发自内心的真诚。要像对待自家的客人或朋友一样关心体贴,让服务员和客人形成良好的沟通、和谐的氛围。这样,一点点很细心的关照也许就会让客人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更愿意迈进这社区餐饮的大门。